7月29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繼續召開,出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穩定增長行動計劃,完善工資合理增長機制。
從數據來看,2021年上半年,一線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各個城市中名列前茅。但是,從一線城市各區的情況來看,差別非常大。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后發現,2020年,北京西城區、上海黃浦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90286元、88280元,排名一線城市各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第二位。
但是,與此同時,一線城市中,北京的密云區和延慶區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4萬元。在此之外,一線城市還有11個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不足5萬元。
是什么造成了各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巨大差距?
“一線城市各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存在差異是正常的。因為一個城市本身也存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特別是產業發展的程度不同,最終會影響人均可支收入的水平?!敝猩酱髮W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對于一線城市來說,隨著中心區以房價為代表的生活成本上升,部分產業外遷已經成為現實。但是,目前來看,從一線城市中心區外遷的產業,部分落在了同城的其他區,但很多也遷往了其他城市。未來,一線城市的非中心區們將如何發展?
強區人均收入大幅領先
2021年上半年,四大一線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保持較快增速,但大部分沒能“跑贏”GDP增速。
其中,上海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0357元,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38元,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26元。而廣州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1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37元。
事實上,一線城市各區之間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一線城市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更大。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后發現,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上海,有7個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8萬元,包括黃浦區、徐匯區、長寧區、靜安區、普陀區、虹口區和楊浦區;3個區在7-8萬這一區間,一個區在6-7萬這一區間。不過,即使是上海,崇明區、奉賢區和金山區在2020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不超過5萬元。
深圳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為福田區,達到84473.36元;南山區排名第二,為79302.31元。不過大鵬新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20年為44032元。廣州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區為天河區,達到79435元。越秀區、荔灣區和黃埔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超過7萬元。不過,從化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5224元。
此前一直在“擴容”的北京,各區之間的收入差距相對更大一些。西城區成為所有一線城市各區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區,2020年達到90286元,此外,海淀區與東城區則分別達到86742元和83501元,排名第二位和第三位。不過,北京有6個區的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4-5萬元之間,密云區和延慶區則不足4萬元。
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城市的空間經濟學是“非均衡”的?!案鞯厝司芍涫杖胧怯僧a業能級決定的,而一線城市的中心區一般是承載較高端的產業,比如說現代服務業、高新科技產業,因為這些行業的的租金的承受能力強,就能夠留在中心城區。相對來說,一些較低端的產業租金承受力較低,就需要移出到郊區?!?/p>
林江表示,一個一線城市的不同地區,有的區域主打現代服務業,有的區域主打制造業,由于制造業和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之間的收入差距依然不小,最終反映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異上。
可以看到,一線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區,基本都是金融業聚集的地方,比如北京西城區有金融街(000402,股吧),廣州天河區有珠江新城,上海黃浦區和深圳福田區也聚集了多個金融機構。
而很多一線城市的非中心區盡管引進了產業,但是發展的速度并不算快。尤其是不少非中心區的房價相對便宜,還承擔了“睡城”的功能。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詢全國房價平臺(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發布)后發現,一線城市各區的房價差距,比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更大。比如,北京西城區的住宅的7月掛牌房價為132722元/㎡,但是,延慶區、密云區和平谷區的住宅房價都不足2.5萬元/㎡。
在中心城區工作,在郊區居住,會對一線城市各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當地政府的稅收產生何種影響?
孫不熟指出,無論從人均可支配收入還是稅收來看,一般都是以產業來計算的,個人在哪里辦公,就會在哪里納稅,因此在還沒有房地產稅的情況下,個人對“睡城”的貢獻并不大。
“這就是為什么一些一線城市的‘睡城’,配套比較差,因為住在當地的很多人不為當地貢獻稅收,當地政府就沒有錢提升公共服務。賣地的收入,當地政府也主要用于這一地區的產業發展,而不是公共服務?!睂O不熟說。
非中心區如何“逆襲”?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和一些傳統的強區相比,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讓一些此前并不突出的一線城市部分區域發展迅速。
典型的案例是深圳的南山區,2020年,南山區的人均GDP排名深圳各區之首,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深圳各區第二位,稅收總額達到1709億元,也排名深圳各區之首。類似的還有廣州的黃埔區,其2020年的稅收總額和人均稅收均排名廣州各區之首,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廣州各區第四位。
林江表示,數字技術的發展會讓許多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匯集到諸如廣州黃埔區、深圳南山區這樣的區域,也因此產生了更多的就業崗位。毫無疑問,這些崗位都是與新技術、新產業有關,而這些新技術和新興產業高度依賴創新,創新呼吁更好的營商環境和創新氛圍,從而也吸引了更多的高端人才、資金、技術等資源向這些地區聚集,從而也成為了*增長潛力的稅收來源,因此“創新紅利”對于一個地區的稅收收入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孫不熟指出,他觀察到目前一線城市在一些區域內打造科技中心,這些地方就成為了政策優勢地,會在稅收留存比例、政策紅利上得到更多的傾斜。
但是,即使得到政策紅利,能夠成功“逆襲”的地區其實并不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觀察到,一線城市都有“擴容”和發展新區的欲望,也將部分產業外遷到郊區的計劃,部分城市還設立城市副中心,但是新區與中心城區的發展差距仍然明顯。
從人均GDP來看,四大一線城市中,北京的東城區、西城區,上海的黃浦區,深圳的南山區、福田區和鹽田區,廣州的越秀區均超過30萬元,但還有11個區的人均GDP不超過7萬元。此外,一些地區還出現了稅收排名靠前,但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靠后的情況。
林江指出,一線城市擴容新區主要的考慮是現有的城市布局下,土地資源非常緊張甚至短缺,希望通過城市擴容新區來突破土地資源的瓶頸制約;其次,擴容新區有助于引進新產業和新項目,從而對老城區的產業布局產生增量的影響,也引發對老城區通過三舊改造等方式來讓現有的土地空間被釋放出來。
“擴容的地區的收入、產業發展沒有跟上,這可能與相關地區在擴容之前并沒有做深入細致的規劃所致,或者規劃內容還沒有得到市場的充分認同。對于新區擴容的規劃,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把整個城市的老城區、新城區、擴容后的新城區放在同一個平臺上綜合考慮,包括把土地規劃、空間規劃、產業規劃三者結合起來,做出對這個城市最有利的規劃布局?!绷纸硎?。
孫不熟指出,即使在一線城市,發展新的區域也出現不少失敗的案例。這里面有很多因素決定,包括地理位置如何,和中心城區能否保持足夠的連通,還要看政策支持的力度。
(作者:陳潔,實習生徐欣宇,實習生張惠蘭 編輯:周上祺)